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27个
多数企业乐观预期今年市场走势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清醒地看到产销量“大跃进”背后掩盖的问题。“去年全国重卡销量突破100万辆,我认为,其中有15万~20万辆停留在销售渠道和改装企业那里,没有真正到达终端客户。今年,厂商必须先把渠道里滞留的库存车消化完才能继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我认为,这是影响今年重卡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一家重卡企业销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业内人士介绍,积压在企业和经销商那里的库存车,占用了大量资金,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今年,国家加大了对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资金控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已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库存车增加,会让企业的资金周转雪上加霜。
一季度东风商用车之所以有不错的表现,在于东风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好,无论是生产准备还是销售准备。我们去年对今年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今年,我们紧盯终端的销售,终端销售一旦有变化,我们的生产立刻进行调整。
有些企业已经作出了调整,但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如何改变,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谭秀卿指出,因为各企业都在扩大产能,导致产能过剩,而国家已开始控制高能耗行业的产能,这打破了很多企业的高预期,今年重卡行业将基本呈现负增长态势。
第二位的影响因素当属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管理办法》。今年一季度,牵引车销量直线下降,自卸车销量却有所提升。可以说一季度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上升,主要归功于自卸车。这充分说明,《管理办法》对营运车辆需求的抑制。如果没有这一《管理办法》,我认为,牵引车市场需求会比目前的情况好很多。
重型卡车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重卡对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型的要求,比任何车型都要高出N多倍。同时重卡又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是用户养家糊口赖以生存、发家致富的最要挣钱工具。因此,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与此同时,重卡对生产厂商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要求更高。虽然众多山寨版重卡的拼装车在价格上很有优势,但是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却难以保证,搞得不好就是一辆辆马路上的血腥弑手。
2010年,在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国重卡行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井喷增长。但在“以控为主”的“调结构、抑通胀、保增长”等宏观经济政策下的影响下,“十二五”开局之年下的重卡行业却纷纷调低行业增长预期,将关注点由销量转向市场份额。从今年一季度的走势之中,今年二季度乃至下半年重卡市场又将呈现一种怎样的走势?
“尽管牵引车全年下降已成定局,但现在就断言工程建设车辆销量会下降,还为时尚早。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但各地还有保障性住房在陆续开工,水利工程也在开工建设,国内对煤矿、铁矿石和钢铁的需求还处在高位上,这些都是利好的方面。”
针对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标准要求载重超过12吨以上的卡车和危险品 运输车,将强制安装缓速器的问题,杨再舜说:“无论卡车安装缓速器还是ABS,价格都将提高很多,用户很有可能在过渡期内选择一款还未安装而且价格便宜的重卡,这对消化库存有一定帮助。”
近来,至少看到两篇公开发表的分析重卡行业的文章中,关于拉动重卡的有利因素,有这样的描述:“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47.5%,与‘十二五’末期规划的51.5%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投资,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小乡镇需要城镇化……”
2011的上海车展,商用车不再是往年的“配角”,其展出规模及独特的形象已成为此次车展的巨大亮点。尤其是重卡,在2010年销量破百万辆的背景下,2011年的上海车展,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外重卡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本届车展,我们从重卡展区看到的不仅是靓车美女来“赴会”, 更是重卡市场的又一次变化;本次车展,众多跨国巨头与本土品牌“短兵相接”,这似乎意味着中国重卡市场的激烈竞争才真的开始。
2011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缩,诸多业内人士普遍看淡今年重卡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重卡行业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然而,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大运汽车掌门人远勤山却十分看好长期的重卡市场。
整体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源于“后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对于2011年自卸车和专用车市场需求,基本上和2009年基本持平,重点市场依然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以及“城中村”的改造,二线省会城市地铁建设、高铁建设、还有高速公路建设(拓宽或新建)将成为各地方主要的投资热点高速公路建设将带来“自卸车、罐式车”销量的增长。
大家基本都见到了今年一季度重卡销售数据,看的人有点晕,1-3月份,月月创新高,市场需求咋又“井喷”了。整体重卡销售数据明显增长了,但受各类因素影响,具体说很多,正如现在好多市场分析专家,还有某些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经常见到的,诸如宏观信息、政策信息、相关行业等等各类信息影响,具体重卡市场车型增长出现了差异化或者市场分歧
果我们观察一下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美国重卡发展史就会发现,美国重卡销量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经济的增长,重卡销量不增反减。1973年是个顶点,重卡销量达到50万辆的数量级,随后波浪式下降,到1990年进入30万辆级,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另外,中间还出现过两次重卡销量跌幅累计超过20%和50%的时期。
佛家说,万事皆准,有喜有忧。作为重卡行业的“后来者”,大运当然跳不出凡尘之外。从2009年正式投产到年销近5000辆;从家喻户晓的“风驰天下,大运摩托”到如今“风驰天下,大运汽车”的探索转型;从质疑四起到两次亮相国际大型车展;从“布局南北”规划的推出到成都生产基地的开工,大运在“大张旗鼓”的同时,我们从中也可窥得其喜忧一二。
中国重卡行业和中国经济形势息息相关,素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与风向标之称。因此,不管是政策法规还是经济结构调整,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宏观形势对重卡行业的影响恰如其分。此外,作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重型卡车也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卡车司机们养家糊口的挣钱工具。
如今中国的重卡营销方法已经是黔驴技穷,售后做不好,质量上不去,推介会巡展没效果的情况下,降价似乎就成为厂商唯一能够想出来的良策。一季度,在钢材、橡胶制品以及工人工资上涨的情况下,各个厂家都憋着一股气想硬上涨一点价格,可惜市场不买账,所以就成了明着涨价,暗地里不涨的格局。
中国重卡年销量跃上百万辆级平台后,自主品牌重卡配套企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面对实力与自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外资竞争对手,多个细分市场的失守几乎不可避免。
“2010年,长安曾与包括大众在内的多家国际车企就发展中重卡商用车项目合作进行洽谈,无果而终。今年,在福特大力推行中国战略的背景下,长安与福特在重卡领域找到了新的合作点。此次福特与长安在重卡领域的合资股比为50对50,太原长安重汽将以引进技术和产品的方式将福特重卡车型引入中国市场。”